國安處搜查港島兩單位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今日根據法庭手令,突擊搜查港島區一個住宅和一個商業大廈單位,檢取一批與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案件有關的證物。 調查相信,有人懷疑利用自己的機構協助一名已竄逃外地的被通緝人士,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行為。 行動中,警方檢取電腦、平板裝置、手提電話和銀行文件等證物,也邀請受查機構一名董事和兩名職員到警署協助調查。 案件仍在調查,暫時無人被捕。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今日根據法庭手令,突擊搜查港島區一個住宅和一個商業大廈單位,檢取一批與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案件有關的證物。 調查相信,有人懷疑利用自己的機構協助一名已竄逃外地的被通緝人士,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行為。 行動中,警方檢取電腦、平板裝置、手提電話和銀行文件等證物,也邀請受查機構一名董事和兩名職員到警署協助調查。 案件仍在調查,暫時無人被捕。
第18屆亞洲金融論壇今日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就環球金融巿場的最新發展和投資機遇分享真知灼見。本屆論壇以「啟動增長新引擎」為主題,探討如何在變局中尋求突破。行政長官李家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均有出席。 由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亞洲金融論壇是區內的旗艦金融盛事,一連兩天的論壇料吸引約3,600名來自約50個國家或地區的與會者。 約130名著名演講嘉賓,包括政府官員、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代表、金融和商界領袖、學者及經濟學家,就全球經濟及金融發展、東南亞國家聯盟、中東等新興市場的增長潛力,以及人工智慧、金融科技、可持續發展、家族辦公室、慈善事業等新金融領域發展展開饒富意義的討論。 李家超今早在開幕環節致辭時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他說,香港在最近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三;在《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排名全球第五,比之前一年躍升兩位,在國際貿易和商業法規方面更排名全球第一。 他續說,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得到國家大力支持,同時與環球聯繫不斷擴大,成為全球至關重要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香港實行的普通法制度源遠流長,與全球多個主要金融中心的法律制度接軌;香港的專業人才精通中英文,熟悉國家和世界各地的商業慣例。 他表示,香港整裝待發啟動增長新引擎,將為地區整體發展作出貢獻。 陳茂波在專題午餐會致歡迎辭。他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内聯外通,優勢突出。他指出,香港能便捷乃至優先進入內地市場,同時又保持國際城市的特質;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香港可以發揮獨特優勢,為亞洲以至其他地區的夥伴創造價值。 陳茂波又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提供全鏈條的籌融資選項,配合各地政府和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不同需要,為其項目和壯大規模提供資金支持;香港也持續通過金融創新以增加產品種類,例如將基建貸款證券化、推出巨災債券等。 他說,香港在創科領域甚具優勢,與大灣區兄弟城市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可為區域的生產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另一方面,香港也致力發展成為跨國高增值供應鏈管理中心,支持企業在各地調整或重組其產業鏈和供應鏈。 許正宇今日主持兩場主題討論環節。早上舉行的討論環節以「創新:解鎖新增長引擎的方案」為主題,許正宇與演講嘉賓就憑藉創新推動增長和應對複雜局勢分享見解,包括如何應對地區衝突、隨組建新政府而衍生的政策不確定性、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的持續挑戰。 下午,許正宇主持以「合作:通往共用增長和繁榮之路」為題的主題討論,與知名演講嘉賓討論不同經濟體如何加強合作、重建信任和促進夥伴關係,以在日益分化的世界中實現共同成長與繁榮。
第18屆亞洲金融論壇今日揭幕,為期兩日的論壇以啟動增長新引擎為主題,預計吸引來自逾50個國家和地區,約3,600名金融和商界代表參加。論壇嘉賓、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資深副行長林毅夫相信香港可繼續扮演國家對外窗口;主辦論壇的香港貿易發展局則指,環球經濟不確定性彰顯香港超級聯繫人的價值。 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劉會平表示,論壇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等出席,反映祖國對香港的堅定支持。 劉會平又說,環球貿易和投資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使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更顯價值,並強調科技能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科技創新或新質生產力就是新的增長點,這也是今年亞洲金融論壇特別想要強調。而金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來到香港,科技就能對接資本,也對接人才以至國際的合作夥伴。」他解釋道。 劉會平表示,香港近年廣交朋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中亞和中東地區加強往來,並在多個新增長點注入投資,包括人工智能、科技、綠色低碳發展,雖然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但香港背靠祖國的優勢非常強。 他舉例,論壇特設環節探討發展伊斯蘭市場跨境金融,今年更首次舉辦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專場,深化香港與中東的金融合作。 劉會平特別着墨論壇的全球投資項目對接,稱已吸引逾270名投資者及逾560個項目參與,涵蓋能源及環保科技、醫療科技、金融科技等重點行業,為參與者締造商機;展覽方面,吸引逾140家金融科技公司、初創企業和國際投資機構參與,展示創新科技在金融、監管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應用。 林毅夫則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可繼續擔任國家對外窗口的角色,助力內地發展。 他說:「粵港澳大灣區再發展、內地再發展需要資本,香港還是可以提供資本,作為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風險資本等的資本來源。」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在禮賓府與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部長顏金勇會面,並鼓勵新加坡企業善用香港優勢,開拓內地市場商機。 李家超歡迎顏金勇率領高層商務代表團訪問香港。他表示,新加坡是香港的第四大貿易夥伴,也是香港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中最大的商品貿易夥伴,雙方一直保持緊密而友好的雙邊經貿關係。他相信兩地能夠在貿易、數字經濟、金融服務、創新科技、綠色科技等範疇加強合作。 他又說,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享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香港受惠於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國家戰略帶來的發展機遇。他鼓勵新加坡企業善用香港優勢,開拓內地市場商機。 李家超並感謝新加坡一直支持香港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為加強區內更廣泛和更深入的經濟合作作出更大貢獻。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也有出席。
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率領來自香港警方和入境事務處的專責小組成員抵達泰國,與不同單位會面,跟進有港人懷疑遭誘騙到東南亞國家被禁錮從事非法工作的個案。 今日上午,泰國總理主持的打擊販運人口活動委員會的成員、泰國司法部部長塔威率領司法部轄下執法部門首長,包括專責打擊販運人口活動的部門接見卓孝業。卓孝業在會上反映求助個案的情況,對方積極回應。雙方並交換情報,塔威表示,泰國當局高度重視此事,會盡力協助求助港人盡快安全回港。下午,卓孝業拜會中國駐泰王國大使館公使吳志武。卓孝業感謝公使和各大使館人員高度關注有關個案,持續跟進及提供適切和可行協助,並一直大力支持入境事務處的工作。傍晚,卓孝業與香港駐曼谷經濟貿易辦事處人員舉行工作會議。
世界氣象組織確認2024年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而去年也是本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全年中有11個月較正常溫暖,4月和10月更出現破紀錄的月平均氣溫,全年平均氣溫達24.8度,較正常值高1.3度。 本港去年全年平均最低氣溫22.8度,平均最高氣溫27.3度,分別為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和第二高。其中,秋季的平均氣溫達26.5度,是有紀錄以來最高。 天文台1月23日錄得全年最低氣溫6.3度。全年寒冷天氣日數為11天,較正常值少4.2天。 去年本港的全年雨量為2,309.7毫米,較正常值少約5%。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今日召開會議,統籌本月28日起一連八日內地春節黃金周接待訪港旅客的預備工作。會議由局長羅淑佩主持。 警務處、入境事務處、海關、運輸署和多區民政事務處等政府部門派代表與會,多個旅遊相關機構例如旅遊業監管局、旅遊發展局、旅遊業議會、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以及主要旅遊景點和酒店業也派員出席。 羅淑佩表示,中央政府恢復和擴展深圳「一簽多行」計劃,為更多內地旅客來港提供便利,當局預計春節黃金周期間,訪港旅客會顯著增加。政府鼓勵業界為旅客提供更多優質且創新的體驗,吸引旅客留港過夜。 相關單位會繼續保持密切溝通,籌劃和推進各項預備工作,適時向政務司司長主持的節慶安排跨部門工作小組匯報最新情況。
保安局高度重視有港人懷疑被誘騙到東南亞國家被禁錮從事非法工作,並於2022年8月成立專責小組協調執法部門跟進。鑑於近期事態發展,保安局官員今日率領來自香港警方和入境事務處的專責小組成員前赴泰國,進一步跟進求助個案。 去年第二季開始,港人懷疑被誘騙到東南亞國家被禁錮從事非法工作的情況有死灰復燃跡象,執法部門至今共接獲28宗涉及港人在東南亞國家聲稱被禁錮而無法離開當地的求助個案,其中16人已回港。至於餘下12宗個案,相關人士報稱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但仍安全和能與家人或小組聯絡。 專責小組將與中國駐泰王國大使館、由泰國總理主持的打擊販賣人口活動委員會的泰國司法部代表,以及泰國有關當局人員會面,反映求助個案情況和交流情報,並促請有關當局盡力協助營救求助人士。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總結出訪印尼的成果,指此行更立體向當地推介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和優勢。 外訪的同時,香港也繼續積極請客來,展示本港的新優勢和新潛力,而即將開幕的第18屆亞洲金融論壇增設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專場,探索如何深化香港與中東的金融合作。 陳茂波表示,中東、東南亞國家聯盟,以至其他全球南方新興市場,經濟正處較快增長階段,當地政府也銳意推進經濟加速發展並大力投資基建,為港商港資提供新的發展機遇。他指出,發揮好內聯外通的獨特角色和功能,促進區域經濟更快更高水平發展,香港定必受惠其中。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1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我上周連同超過130位來自政府、公營機構、商界及初創企業代表等的「香港隊」成員,參加由香港貿易發展局於印尼雅加達舉辦的「成就機遇.首選香港」活動和香港晚宴,並拜訪多位印尼官員,全方位積極拓展香港與印尼之間在金融、創科以及商務上的交流和聯繫,更立體向當地推介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和優勢。 總的來說,我們感到當地經濟充滿活力、商機蓬勃、增長空間很大,並十分歡迎港資和中資企業。印尼是東盟最大經濟體,近年經濟快速成長,過去十年年均增長達4.2%,年輕的人口、中產階層和消費市場正急速增長,成為不少外商重點開拓的市場之一。 在黄金印尼2045的戰略規劃下,印尼正在積極推進基礎建設、數字經濟、綠色轉型等,並全方位吸引更多外國投資,以加速現代化建設,促進經濟跨越式的發展。可以預見的是,印尼未來的基建投資需求龐大,對創新技術、綠色技術的需求也十分殷切。 香港與印尼的經貿關係密切。事實上,香港是印尼第二大對外投資來源地,據統計,2018至2022年,當地超過8,400個投資項目源自香港,投資總額達185億美元。不少內地和國際的實業家和投資者都通過香港投資印尼。 這次出訪,在不同的演講、會面和交流活動當中,我們都詳細介紹香港可以助力印尼發展、創造價值的重點領域。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有全鏈條的籌融資服務,在互聯互通安排下,印尼企業來港上市,可以同時接觸到內地和國際的資金;至於基建和綠色項目,亦可以通過在香港發行不同幣種的債券、組成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乃至把項目證券化等多種途徑籌資。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天災風險,也可選用香港推出的巨災債券產品,將風險分攤給有興趣的國際投資者。 創新科技也是他們感興趣的重點。本港近年在人工智能、綠色科技、建築科技、數字資產等領域取得相當不錯的發展,多家本地初創提供的創新技術方案也相繼打進海外市場。 這次到印尼的活動,數碼港和香港科技園合共有20多家初創企業參加,向當地展示其創新產品和服務。這些企業的創新技術、經驗和發展視野吸引了不少潛在生意夥伴,共同探索合作項目。 其中,科學園旗下的十間初創企業,在當地進行了超過50場商務配對活動,有超過30宗合作已進入協議商談的階段,潛在生意額超過500萬美元。 至於數碼港的14家初創企業,亦跟當地政商界展開深入的交流,其中當地大型發展商對於在發展項目中應用香港的智慧城市方案興趣濃厚。另外有三家從事人工智能和Web3.0領域的初創企業與印尼公司簽定了合作備忘錄,目標是在今年內於當地落實合作項目。 除了金融和創科外,香港作為連接國家與世界的重要橋樑,在促進貿易和雙互投資可以扮演重要的作用。近年我國與印尼的關係不斷深化,雙方正推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和中印尼命運共同體,不少內地企業積極加大到印尼的投資,以此作為其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的重要節點,也支持當地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和技術提升,為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我與當地中資企業高管交流時,他們都認同內地企業走出去時,香港在供應鏈管理、貿易融資、財資管理、專業顧問和人才配套等方面能為其提供強大支持。而憑着我們「一國兩制」的優勢,香港也可成為印尼企業拓展中國內地以至北亞市場的基地。 在促進文教交流方面,雙方也是並肩前行。去年1月至11月,來自印尼的訪港旅客同比上升接近50%,而來自其他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的旅客,也增長約60%。人與人之間更緊密的聯繫和友誼,有利於促進更多經貿合作,也更能夠展示和擴展香港的軟實力。事實上,在這此訪問中,雙方都希望有更多當地學生能來港升學,並推動更多青年交流項目,為兩地日後更緊密的經濟商務、人文交流合作以及民心相通,持續增添力量。 在外訪的同時,我們亦繼續積極請客來,展示香港的新優勢和新潛力。率先舉行的將是本周開幕的第18屆亞洲金融論壇,超過3,600名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和政商界領袖將親臨參與。今年論壇增設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專場,就如何深化香港—中東的金融合作,促進更多雙向資金流動,進行新的探索。 其實,中東、東盟乃至其他全球南方的新興市場,經濟正處較快增長的階段,當地政府也銳意推進經濟加速發展,並大力投資基建。這為港商港資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好好抓緊。 發揮好內聯外通的獨特角色和功能,助力新興市場企業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更快更高水平的發展,香港一定也能受惠其中,取得持續的、更好的發展。
運動員揮灑血汗,專心致志在賽場上比拼體能、速度、技巧。當退役轉投職場,面對的競爭卻與運動生涯截然不同。 「工作上的技能如電腦應用、文書處理等,對我來說較陌生,很多事物需要重新學習。」24歲的前港隊賽艇運動員王瑋駿深有體會。 作為運動員,王瑋駿以往每星期練習六天,由早上六時開始至晚上六時,晚飯後便和教練一起回看訓練片段,分析技術。 他回憶說:「我會形容當時的生活較封閉,因為我們不用接觸太多新事物,只專注於提升表現。」 轉換跑道 重新適應 王瑋駿在2023年杭州亞運中與隊友勇奪金牌,去年宣布退役後,參加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獲配對到港協暨奧委會奧夢成真有限公司擔任行政主任,負責文書和管理教練等工作。 訪問當天,王瑋駿協調教練團隊,到一所中學為學生進行體適能測試。回到辦公室後,他便着手製作一份學校探訪報告,記錄當日活動,並附上照片。 迎來新工作,運動員要重新學習和適應。轉型計劃為退役運動員安排在職培訓機會,例如學習電腦應用、影片剪輯、調解技巧等,並提供進修資助。王瑋駿指計劃讓他轉型更順利,下一步期望加入紀律部隊,回饋社會。 他說:「計劃讓我知道運動員不單只有一條出路、只能做教練,原來可在很多不同範疇工作。」 奠定基礎 協助轉型 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在2018年推出,目前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主辦,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的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部負責執行。計劃每三年為一期,至今為超過140名退役運動員提供資助。 截至2023至24年度,政府就計劃累計撥款已超過1.3億元,2024至25年度再為計劃預留約3,500萬元經常性開支。當局期望為退役運動員的長遠事業發展奠定基礎,並透過資助學校和體育機構聘請退役運動員,協助推廣體育運動,以及發掘和培育具潛質的體育人才。 全面支援 及早規劃 政府不僅關注退役運動員的未來發展,也不遺餘力為現役運動員提供全方位支援,協助他們在穩定的個人經濟狀況下專心訓練,並盡早進行生涯規劃。 現役田徑運動員梁筠宜是香港女子4×100米接力紀錄保持者。「作為精英運動員,我的期望一定是創出香港紀錄。覺得自己做到或做不到,只是一念之差。」 既是體育學院的全職運動員,又在教育大學修讀體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梁筠宜希望退役後成為體育老師。 「我希望將過往十多年運動的經歷或技巧傳授予下一代。不單是田徑,我在教育大學上不同運動課,例如網球、排球、足球等,很多項目也要認識,才可成為體育老師。」 後顧無憂 放心打拼 日常在運動場和課堂間穿梭,努力平衡運動和學業,梁筠宜幸獲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部教育獎學金計劃下的「大學、研究生及碩士獎學金計劃」資助學費,生活壓力大減。 「要每年支付頗為沉重的學費,又要顧慮自己運動的表現,的確頗大負擔和有壓力。取得獎學金後,不用很擔憂學費問題。」 根據文體旅局的數字,2008年至今,教育獎學金計劃已支援超過130名運動員,資助金額逾77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