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車北上」六月一日起接受申請
「港車北上」六月一日起接受申請
「港車北上」六月一日起接受申請
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今日(13日)上午9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0日上午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房屋局今日(30日)邀請一眾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及傳媒參觀位於啟德的「簡約公屋」示範單位及啟德世運道的「簡約公屋」用地。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公布多四個「簡約公屋」項目選址,包括啟德世運道、牛頭角彩興路、柴灣常安街/常平街和小欖樂安排,連同此前公布的屯門第3A區、屯門第54區、元朗攸壆路及上水蓮塘尾,一共八幅用地。
何永賢:簡約公屋8選址可建約3萬伙 九成在市區及新市鎮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互聯網,發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全文如下: 大家好!2023年即將到來,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美好的新年祝福! 2022年,我們勝利召開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 我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經濟穩健發展,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超過120萬億元。面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我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採取減稅降費等系列措施為企業紓難解困,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醫務人員、基層工作者不畏艱辛、勇毅堅守。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每個人都不容易。目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大家都在堅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頭。大家再加把勁,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勝利。 2022年,江澤民同志離開了我們。我們深切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範,珍惜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他的遺志,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歷史長河波瀾壯闊,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創造了今天的中國。 今天的中國,是夢想接連實現的中國。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冰雪健兒馳騁賽場,取得了驕人成績。神舟十三號、十四號、十五號接力騰飛,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我們的“太空之家”遨遊蒼穹。人民軍隊迎來95歲生日,廣大官兵在強軍偉業征程上昂揚奮進。第三艘航母“福建號”下水,首架C919大飛機正式交付,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這一切,凝結著無數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點點星火,匯聚成炬,這就是中國力量! 今天的中國,是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蓬勃興起,沿海地區踴躍創新,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北振興蓄勢待發,邊疆地區興邊富民。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只要篤定信心、穩中求進,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今年我去了香港,看到香港將由治及興十分欣慰。堅定不移落實好“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必將長期繁榮穩定。 今天的中國,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這一年發生的地震、洪水、乾旱、山火等自然災害和一些安全事故,讓人揪心,令人難過,但一幕幕舍生取義、守望相助的場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蹟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每當辭舊迎新,總會念及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倍增前行信心。 今天的中國,是緊密聯繫世界的中國。這一年,我在北京迎接了不少新老朋友,也走出國門講述中國主張。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並不太平。我們始終如一珍視和平和發展,始終如一珍惜朋友和夥伴,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黨的二十大後我和同事們一起去了延安,重溫黨中央在延安時期戰勝世所罕見困難的光輝歲月,感悟老一輩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我常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國共產黨百年櫛風沐雨、披荊斬棘,歷程何其艱辛又何其偉大。我們要一往無前、頑強拼搏,讓明天的中國更美好。 明天的中國,奮鬥創造奇蹟。蘇軾有句話:“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意思是說“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積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 明天的中國,力量源於團結。中國這麼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要通過溝通協商凝聚共識。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乾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鬥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 此時此刻,許多人還在辛苦忙碌,大家辛苦了!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懷著對未來的美好嚮往,共同迎接2023年的第一縷陽光。 祝愿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祝愿世界和平美好、幸福安寧!祝愿大家新年快樂、皆得所願! 謝謝! 來源:新華社
李家超指出,新冠病毒沒有、亦沒辦法改變香港的DNA。 (政府新聞處)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4日)出席灼見名家周年論壇暨八周年慶典並致辭。李家超表示,香港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不免受肆虐全球三年的新冠疫情影響,不過在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市民攜手合作之下,香港仍然堅毅向前,從未停步。現不同的盛事接踵而來,加上社交距離措施在風險可控下有序放寬,香港社會不斷活起來、動起來。李家超指出,香港的機遇無限,因為新冠病毒沒有、亦沒辦法改變香港的DNA,香港一直的固有優勢多不勝數:香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匯聚全球優勢和中國優勢的城市;多年來香港一直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是世界領先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位處亞洲心臟地帶,全球半數人口在香港五小時航程範圍內;香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航空貨運樞紐;香港教育水平高,是亞洲唯一擁有五間全球百強大學的城市;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等佔有重要地位。李家超強調,二十大報告提到,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他堅信,有祖國作為我們最堅強後盾,加上有「一國兩制」作為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保障,香港定能砥礪奮發、勇毅前行。雖然前路未必每一步都完全平坦,不過前景肯定光明遼闊,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心無旁騖,憑着信心,一定可以令香港實現新飛躍,展開嶄新的篇章。 來源:香港文匯網
最近三天,香港最引人關注的活動當屬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這是新冠疫情以來香港舉辦的最大規模企業活動。峰會以“駕馭市場的不確定性”為主題,來自全球約120家銀行、證券、資產管理、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對沖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逾200名總部或區域業務負責人參會,充分交流意見、分享經驗、共謀未來。各方普遍看好香港未來,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11月2日是峰會的重頭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會上致辭說,香港與內地無縫接軌,是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的重要聯繫平台。他表示,隨著世界經濟重心東移,內地與區內眾多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和商機來源,香港具備有利條件從該趨勢中獲益。同時,香港擁有人才、基礎設施和技術儲備,可協助內地企業和資金走向海外,並將國際企業和資金引入區內。 數據顯示,2020年,香港金融服務業的經濟貢獻達760億美元,佔本地生產總值23.4%。2021年,香港交易所的市場總成交金額達到破紀錄的5.2萬億美元;香港保險業的管理資產超過4.5萬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過去13年,香港七次登上全球首次公開招股集資榜首;香港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最具規模的亞洲國際債券發行中心。 李家超說,這些數字展示了香港在金融服務方面的巨大優勢。“機遇、時機,盡在香港,現在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好時候。” 在“內地政策環節”中,與會人士探討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與內地緊密聯繫的重要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以視頻形式參與峰會。他表示,香港現在是未來仍將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是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樑。這些年,香港經濟和金融體系顯示了強大的韌性。香港與內地在金融市場聯通、“一帶一路”投融資、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等領域擁有巨大合作潛力。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肖遠企在預錄訪談中表示,外資在中國金融市場參與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鼓勵外資與中國企業合作。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在預錄訪談中表示,香港對中國乃至全球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中國想發展高質量經濟,需要有高質量的投資市場,香港在中國的經濟增長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峰會上表示,香港在集資、人民幣國際化、財富管理等多方面成績出眾,並將在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上繼續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部分,有多家頂尖國際金融機構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並擁有大量金融專家人才以及國際認可的監管制度等,加上特區政府積極推動,這將進一步加強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 11月3日,外交部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港媒相關提問時表示,我們對香港成功舉辦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表示祝賀。此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充分凸顯了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區位優勢,有力證明了香港“由亂到治”的良好局面。今天的香港,正在向著“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闊步前行。個別勢力唱衰香港的圖謀不得人心,也絕不會得逞。 趙立堅說,此次峰會為全球經濟紓困和金融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不僅是香港的大事,也是國際性大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開放的姿態廣邀世界金融界人士來港交流,也生動反映出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 來源:香港中聯辦、新華社、香港金融管理局、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大文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