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名困緬甸港人獲救
保安局今日證實,再有一名在緬甸被禁錮從事非法工作的香港居民獲救並順利抵達泰國,保安局專責小組其間一直與泰國有關當局和該名獲救港人保持聯絡,並會盡快安排該名港人返港。
保安局今日證實,再有一名在緬甸被禁錮從事非法工作的香港居民獲救並順利抵達泰國,保安局專責小組其間一直與泰國有關當局和該名獲救港人保持聯絡,並會盡快安排該名港人返港。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撰文介紹北角東岸板道的設計理念和工程特色。工程團隊以城市海浪作為整體設計概念,並首次在維港水域設置開合橋和轉盤橋。 此外,東岸板道位於人口密度較高的市區,工程團隊以創新方案,將板道大部分走線設置於東區走廊之下,打造全新空間,方案同時受限於東區走廊環境而極具挑戰。團隊分享如何縮減整體施工期及成本、提升施工安全,並克服受高度限制而不能使用大型吊運工具的挑戰。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2月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新一年先祝願大家蛇年吉祥、萬事如意!為了打造暢達、連貫及全民共享的海濱空間,我們一直致力推行優化海濱的工程項目,剛於上星期日全面開放的港島東岸板道就是其中之一。位處炮台山至鰂魚涌的東岸板道是首個在運作中的主要幹道下加建的臨海板道,工程技術相當具挑戰性。今次,我邀請了土木工程拓展署同事,為大家介紹東岸板道的設計理念及工程特色。 東岸板道全長2.2公里 餘下部分將於下半年陸續開放 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工程師楊思翔介紹,東岸板道全長約2.2公里,項目分兩階段完成。已開放的西段屬首階段完成的部分,長約1.1公里,包括700米連接東岸公園主題區至北角海濱花園的板道,以及400米經優化的北角海濱花園 。至於餘下部分的板道(即北角至鰂魚涌的東段),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陸續開放,屆時「一板貫通,暢踏西東」,整條長約13公里連貫堅尼地城至筲箕灣的海濱長廊便可正式打通。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在開幕典禮致辭時表示,截至去年底,維港兩岸海濱長廊已延長至29公里,尚有五公里會陸續完成,當中包括餘下的東岸板道東段及九龍區的海濱長廊。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何文堯表示,板道是貫通港島北岸的最後一塊拼圖,對駁通維港海濱具有重要啟示,亦為日後海濱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板道的共享徑正好讓使用者有較多彈性進行跑步、踏單車、與寵物散步等不同活動。他期望東岸板道可以成為市民在繁忙鬧市中得以放鬆心情、親近水體、享受景致、甚至是發揮創意的好地方。 以城市海浪為設計概念 走在板道如踏步海上 楊思翔介紹,東岸板道被維多利亞港環抱,左右兩旁均為海,團隊以城市海浪作為整體設計概念,讓市民走在板道有如踏步海上的感覺。 整條板道長廊劃分成八個主題區,已開放的西段共有四個主題區,包括可從多角度欣賞夕陽和維港兩岸海景的「汐 · 日光之階(Sun Wave)」、以海浪為主題的遊樂康體空間「淘 · 童夢之園 (Play Wave)」、接近水面的釣魚熱點「漁 · 釣魚平台(Fish Wave)」和可靈活舉辦活動的「滙 · 共融空間(Gather Wave)」。其餘位於東段的四個主題區,包括「渡 · 寵物花園(Pet Wave)」、「漮 · 水空之鏡(Sky Wave)」、「演 · 藝創長廊(Art Wave)」和「瀚 · 閒聚樞紐(Wave Hub)」將於下半年開放。 另外,東岸板道東西兩段分別設置了三個觀景台,供市民欣賞維多利亞港的全景,帶來嶄新的親水體驗。首段開放的板道設有飲水機和自動售賣機,而餘下部分的板道更會增設售賣亭和餐飲設施,並提供更多空間舉行小型活動或戶外展覽等,令板道更具活力。 維港首設開合橋及轉盤橋 便利居民、緊急船隻往來 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方學誠表示,東岸板道的建造工程極具挑戰性。土木工程拓展署本着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精神,使用因地制宜的策略,以創新元素去建造板道。土木工程拓展署工程師黃邦彥表示,東岸板道鄰近岸邊,位處水域需要供維修東區走廊結構及海堤以至緊急救援船隻使用。由於板道將海面分隔,工程團隊以創新做法,首次在維港水域設置兩條開合橋及一條轉盤橋,方便船隻往來。 日常情況下,三條橋會合上讓行人往來,而一旦有船隻需要駛進近岸水域作維修甚至緊急救援行動,開合橋及轉盤橋在管制人流的安全情況下便會打開讓船通過。 此外,除板道兩端分別連接糖水道和東岸公園主題區的出入口外,轉盤橋亦連接和富花園,提供多一個出入口方便附近居民往來,提升板道的暢達性。 考慮到安裝橋身時會被上方全天候運作的東區走廊阻擋,工程團隊不能使用吊運方法,因此想到於新建的地基上安裝臨時滑道,在現場以滑動方式,將開合橋和轉盤橋逐步移進安裝位置。而安裝開合橋時,橋頂與東區走廊底部的最近距離更只有不足30厘米,可謂用盡每一分一寸。 東區走廊下有限空間建造板道 工程極具挑戰 黃邦彥表示,東岸板道位於人口密度較高的市區,工程團隊以創新方案,將板道大部分走線設置於東區走廊之下,打造一個全新空間,方案亦同時受限於東區走廊環境而極具挑戰。 由於板道在車來攘往的東區走廊下興建,既有高度限制,亦要在不影響行車的前提下,在三至四年左右完成工程,時間非常緊迫。另外,超過兩公里長的板道重約25,000公噸,相等於450架C919客機的重量,加上缺乏陸上運輸通道等問題,工程難度非常高。工程團隊用了三個方法應對: (一)團隊盡量利用現有東區走廊的橋下空間,將板道組件安裝在現有地基樁帽上,盡量減低建造海上樁柱的數目、時間和成本。 (二)團隊利用在現場建造海上樁柱的時間,同步亦於內地大規模製造板道組件結構和設施,大大節省時間。 (三)完成製造組件後以工程船逐一運到香港,工程船需配合潮水高度,在水位合適時駛到東區走廊下,繼而利用自走式模組運輸車將板道組件準確地移到指定位置上安裝,這樣才能免卻現場搭建臨時棚架及模板的大量工序。 黃邦彥形容,上述三個做法既可以縮減整體施工期及成本、提升施工安全,還可以克服現有東區走廊因高度限制而不能使用大型吊運工具的挑戰。 另外,黃邦彥又提到興建板道的同時,路政署亦需要為東區走廊橋底進行翻新工程。土木工程拓展署與路政署緊密合作,安排好時間和空間予兩個部門的工程同時進行。在工程後期,路政署甚至僅可利用午飯時間進行棚架工程,以免影響板道工程進度。工程上的妥善安排正好展示政府團隊合作無間的精神。 我很高興看到東岸板道自開放以來廣受市民歡迎,大家與家人和朋友一同前來享受維港海濱的無限活力,期待板道成為維港以至香港的新地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年廿九至年初三訪港旅客有近68萬人次,按年增加約6%,其中,內地旅客和海外旅客分別按年增加約4%和16%;人流暢旺,市面氣氛普遍正面,反映消費信心逐步改善和恢復。 他指,政府正積極舉辦更多特色活動以增加人流和吸引旅客,其中,渣打馬拉松本月9日舉行、主場館可容納五萬名觀眾的啟德體育園下月盛大開幕,大大提升香港舉辦盛事的能力和吸引力,加上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巴塞爾藝術展,以及多個金融會議和盛事陸續上演,均會創造更多人旺的時點和財旺的機遇。 此外,明日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及全年經濟預先估計數字,顯示本港經濟處於穩中有進的勢態,惟面對外圍政經局勢和高息環境持續的風險,仍須小心謹慎應對。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今天是大年初五,祝大家在新一年身體健康、萬事勝意、笑口常開、好運常來!今年新春的過年氣氛特別濃厚,從大街小巷的春節裝飾,到各大商場以至維港兩岸的過年燈飾都各有特色,映襯着大年初一晚上的花車巡遊,以及初二晚上的煙花匯演,不少朋友和旅客都興奮打卡,氣氛非常熱鬧。 過去幾天,親友們都說感到今年市道氣氛不錯,人流明顯增加了,傳統的旅客熱點、購物旺區或大型商場,都是人頭湧湧。事實上,從年廿九至年初三訪港旅客有近68萬人次,按年增加了約6%。當中內地旅客和海外旅客分別按年增加約4%和16%。不少酒店也幾近爆滿。不少商店亦提供各種優惠吸引顧客。 年廿九團年飯,不少食肆都滿座,有飲食業界朋友說今年新春生意額升超過一成。遊客較集中的一些傳統旺區,不少一家大小的消費,消費額甚至比平日多兩成。至於年初三的賀歲馬,現場氣氛非常熱鬧,當日的投注額較去年增加一成,有超過19億元。主題公園在新春期間亦非常熱鬧。 人流暢旺,市面氣氛普遍正面,反映消費信心在逐步改善和恢復。事實上,香港新春期間有許多充滿特色的活動,吸引了不少海內外旅客來港感受節日氣氛。從年宵花市、煙花匯演、車公廟、賀歲馬,到世界足球名宿雲集的賀歲盃,都能看到不少旅客的身影,各式各樣的節日活動,讓他們更好感受香港東西薈萃、傳統和創新糅合、充滿活力的一面。 從零售及餐飲業角度看,成功的關鍵是如何能既旺丁亦旺財。綜合不同商界朋友的觀察,新春期間貴價貨銷情不俗,主攻平價市場的產品也突圍而出。當中不難看到的共通成功要素是,市民和旅客都在探索特色產品和嶄新的消費體驗,這些更能讓他們在社交平台上與親友分享。可以說,為客戶創造愉快回憶和難忘時刻,是從旺丁到旺財的關鍵要素。 我們正積極舉辦更多特色活動以增加人流和吸引旅客。其中廣受市民和世界各地跑手歡迎的渣打馬拉松將於下星期日(2月9日)舉行,共有七萬多名健兒報名參賽。不少商店和食肆也乘勢推出特色運動用品或餐飲應援等,一同把握盛事帶來的效益。下月,主場館可容納五萬名觀眾的啟德體育園將盛大開幕,大大提升香港舉辦盛事的能力和吸引力;加上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巴塞爾藝術展,以及多個包括裕澤香江等金融會議和盛事陸續上演,都會為我們創造更多人旺的時點和財旺的機遇。 大家都希望經濟加速發展,然而,單靠重複現有模式,並不能跟上新興趨勢和不斷轉變的商業環境。可以說,如何增量,當中的關鍵是透過試新、創新,透過發展新產品、新體驗,開拓新的市場,以至培育新的增長領域,這才能為香港帶來更好更快的經濟增長。 過去幾年,前沿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亦對全球政經格局帶來深遠影響。科技創新是提升競爭力的核心,也是引領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的重要推動力。特區政府在創新科技發展方面的持續大力投入,成效亦逐漸顯現。未來,我們會繼續從人才、數據、算力、算法、應用場景等方面推動香港人工智能的發展,並推進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目標是將創新科技落地為實際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明天我們將公布2024年第四季及全年經濟預先估計數字,顯示本港經濟處於穩中有進的勢態。反映較近期趨勢的季度數字續有改善。旅客人數顯著增加,私人消費亦在季內稍為穩定下來。股市方面,去年9月底至今交投持續暢旺,1月份日均成交額達1,476億港元,較去年全年日均成交額高約12%,亦較去年12月增加約4%。樓市方面,市場數據顯示交投繼續大致平穩。此外,就業市場仍然理想,通脹保持溫和,讓今年本港經濟以平穩態勢開局。然而,面對外圍政經局勢和高息環境持續的風險,仍是要小心謹慎應對。
啟德體育園主場館將於周二傍晚進行運動測試賽,預計約50,000人參與,以測試在觀眾人數達到上限時,主場館及周邊設施的承載能力。屆時,天幕將首次打開進行測試。 警務處副處長(行動)周一鳴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當日的賽事為港超聯U22聯賽傑志對北區。觀眾可於傍晚6時起憑票入場,並須接受安檢。 周一鳴指,這次演練於平日晚上舉行,開場時間與下班繁忙時間略為重疊,離場時間也較晚,屆時園區周邊大部分設施已關閉,加上翌日為工作日,相信演練結束後,大部分市民會隨即離開園區,交通系統壓力會增加。他指,演練主要測試公共交通系統能否於短時間消化大量人流。 另外,這次演練將首次打開天幕進行測試,不論測試時間及模式均十分貼近現實情況。為了將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減到最小,環境保護署會派專人監察場內、場外的音量水平,確保音量控制達致可接受的程度。 周一鳴表示,整個演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進場;第二階段是模擬突發事件,例如觀眾投擲物品等,消防處也會模擬小型火警事件;第三階段是自然離場測試,部分參加者會參與模擬大型火警事件及緊急疏散演習。
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2月7日至14日在哈爾濱舉行,中國香港派出歷來最大規模的代表團出戰,參與冰壺、冰球、花樣滑冰、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和高山滑雪六個分項賽事,其中冰壺項目更是中國香港首次在國際綜合運動會亮相。 代表團人數逾100,冠絕歷屆。其中,參賽運動員人數也打破紀錄,體育專員蔡健斌認為,這充分證明本港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已達到一定標準。他指出,運動員過去參加各類國際賽事汲取經驗、與其他國家選手交流,都有助提升水平,以2024年全國冬季運動會為例,中國香港U18冰球隊便取得佳績。 除了提升水平,蔡健斌期望港隊出戰國際賽事能增進市民對參賽項目的認知和熱愛,從而鼓勵運動員做得更好。他說:「雖然哈爾濱天氣非常寒冷,但相信運動員有一顆熾熱的心,希望大家盡情投入比賽,做到最好。」
運輸署表示,的士服務嘉許計劃即日起接受公眾投票,5月31日截止。市民可透過網站或掃描計劃宣傳品上的二維碼選出優秀的士司機和好人好事得獎司機。 本年度嘉許計劃的公開提名為歷屆最多,運輸署共收到逾1,400個優秀司機和好人好事獎的提名,從中選出70名候選優秀司機和六名好人好事候選司機供公眾投票。 在公眾投票和專業評審綜合得分最高的20名候選優秀司機和兩名好人好事候選司機會獲頒獎項,而在公眾投票中得票最多的司機會獲選為最受歡迎的士司機。 評審委員會會根據獲提名司機的駕駛紀錄、品格、在職培訓紀錄、獲表揚的優異行為和乘客滿意度作出評核。 另外,評審委員會會就的士服務質素管理、利用創新科技提升的士服務營運效率和質素、社會責任等方面評核獲提名的服務管理團隊。得分最高的團隊會獲選為優秀的士服務管理團隊。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政府與機場管理局將舉辦一系列活動,紀念啟德機場100周年。她又指,2025年將是全球旅客真正體驗到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的關鍵一年,期待民航處與機管局攜手帶領香港航空發展蛻變成長。 此外,今年開始,中國東方航空上海往來香港航線的其中一班航班,固定由國家自主研製的C919飛機執飛,讓香港成為首個內地以外有C919定期商業航線的地方。政府會充分發揮連接內地與國際的橋樑作用,與國家攜手合作,將中國航空製造業領域的重大突破和成就帶向世界舞台。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 2月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乙巳蛇年跟大家首次透過網誌交流,我先祝各位出入平安,身體健康。100年前的大年初一,啟德(當時仍未建設成為正式的機場)首次有正式飛行紀錄,標誌着香港航空史的起點。啟德機場見證了香港由漁港騰飛成為國際城市的一段重要歷程,90年代的啟德機場雖然只有一條跑道,但客貨運量都已經世界名列前茅。香港國際機場傳承啟德於上世紀奠下的穩固基石,引領香港的航空業飛得更高更遠。去年年底,機場三跑道系統全面投入服務,代表着香港的航空業邁向新時代,並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傳承百年 啟德印象 1998年,啟德機場完成歷史使命,香港國際機場轉到赤鱲角繼續高飛。對年輕人來說,啟德可能是一個港鐵站,或是一個新發展區的名字。但對曾踏足舊啟德機場的朋友來說,不論是圍繞舊機場的九龍城社區,還是在樓宇群中起降的大飛機畫面與飛機聲,都一定印象深刻。時光回到1925年,飛行員亨利亞弼 (Harry Abbott)租用啟德濱部分填海土地開辦了「亞弼飛行學校」,他在當年的大年初一駕駛一架寇蒂斯JN-4C珍妮號雙翼飛機,創下了啟德「零的突破」,香港日後發展成為國際航空樞紐由此起步。 為紀念啟德機場100周年這個歷史性時刻,特區政府與香港機場管理局將會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出版紀念郵票以及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以紀念香港航空業的歷史的傳承。活動詳情將會容後公布,讓我先在這裡賣個關子。 擁抱蛻變 成就未來 我在年廿八到民航處探訪同事,了解民航處新一年的部署和工作。處長Victor提到民航處同事積極進取、迎難而上的精神,正是由啟德機場延續到現時三跑系統。當時的啟德機場只有一條跑道,容量雖有限制,但仍然做到貨運量全球第一。 而去年三跑道系統啟用時,同事同樣是全力以赴地做準備。針對三條跑道同時運行的航空交通管制訓練由2023年底開始,由兩條跑道轉往三條跑道同時運作時,民航處亦協助空管同事全力擁抱改變。三跑道系統由去年11月底啟用至今,運作良好順暢,一直維持着安全而有效率的運作模式。 而民航處航空交通工程部同事亦跟我們分享籌備三條跑道系統時所遇到的挑戰。新北跑道位於填海區,興建期間猶如一座獨立小島,工程團隊每次都需要乘船前往。當時正值疫情,安排系統安裝及測試時要預算精準;但如適逢雨季,工作的難度則會倍增。但這亦不及更換南跑道儀表着陸系統(俗稱盲降系統)來得更有挑戰,南跑道在整個三跑道系統工程中一直維持運作,舊系統仍然天天使用,為避免影響南跑道運作,工程團隊利用每周約兩晚南跑道關閉維修期間約六小時才進行安裝及測試新系統,足足用了半年時間完成安裝及測試,並在2023年11月30日一夜間拆除舊系統,讓新系統上線,過程必須保證萬無一失。在工程團隊細心部署及機場和空管同事的全力協助下,新系統如期於2023年11月30日開通。工程團隊亦將這次更換南跑道儀表着陸系統的寶貴經驗,在國際會議上與其他國家及地區分享。 我非常感謝Victor帶領民航處上下以積極進取的態度,面對具挑戰性的工作依然迎難而上。以往的啟德只有一條跑道都能做到貨運量世界第一、客運量名列前茅。現時三跑系統條件較以往更好,我深信憑藉同事擁抱改變以及迎難以上的DNA,必定能充分善用三跑道的容量。2025年將會是全球旅客真正體驗到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的關鍵一年,我期待民航處同事和香港機場管理局能攜手帶領香港航空發展蛻變成長。 充分準備 參與國家C919項目 而香港航空史上的另一里程碑,要數香港有幸參與國家自主研製的C919飛機項目。今年1月1日起,中國東方航空上海往來香港航線的其中一航班,固定由C919執飛,讓香港成為首個內地以外有C919定期商業航線的地方。C919在香港的航線維修支援和地勤服務(line maintenance support and ground services)由中國飛機服務有限公司(CASL)提供,該公司在本港已有接近40位合資格的飛機維修技術員可為C919 提供服務。本港亦有數名工程師準備前赴上海進修有關C919更詳盡的機型維修工作(aircraft type training)。除了飛機維修以外,我們擁有與航空相關的高增值服務,如飛機租賃,以及香港作為區內航空業人才培訓中心的獨有優勢。我們會充分發揮連接內地與國際的橋樑作用,與國家攜手合作,將中國航空製造業領域的重大突破和成就帶向世界舞台。 無論是過去的啟德,還是今天香港國際機場三跑系統,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賴以成功的關鍵都是一個字—「人」。沒有民航處全體同事,在維持本身的系統及跑道如常運作的同時,騰空其他人手建設三跑系統;沒有機場島上維持全個機場運作的超過六萬名員工,讓旅客感受到香港機場的高效與安全;沒有運輸及物流局同事的24/7的拼勁,讓我們的航空政策穩步出台,都不能有今天的國際航空樞紐。讓我們向各位成就香港成為國際航空樞紐的無名英雄致敬。
市場上鞋墊產品多不勝數,依照本地人腳形設計的鞋墊卻只佔少數,香港青年羅允傑毅然創立自家品牌,冀生產最貼合用家需要的鞋墊產品,除在本地發展,更希望打入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龐大市場,闖出一片天。 支援青年 鼓勵創業 成立公司、研發產品,資金必不可少。 政府致力鼓勵和支持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當然明白如羅允傑一般有志創業的青年需要,數年前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推行青年創業項目,為青年初創企業提供種子資金之餘,協助他們落戶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雙創基地。 創業經理人計劃是保良局通過政府資助推出的項目,羅允傑的公司藉項目成功獲批60萬元資助,並利用這筆資金與本地大學合作,進行兩年產品研發和臨床實驗,為患有筋膜炎、扁平足、糖尿腳等長者研發更合適的產品,最終成功推出減痛鞋墊,有助矯正用家的步行或站立姿勢,紓緩腳掌、膝頭和腰部的痛楚。 擴展業務 回饋社會 羅允傑說:「我們也利用部分獲批的資金,在內地的工廠開發模具和產品。」 研發產品喜有所成,羅允傑不忘回饋社會,早前到訪屯門的公共屋邨,上樓為長者量度腳掌大小,送出自家公司出品的減痛鞋墊,又在保良局的推廣腳部健康活動,向長者分享護理知識。 該公司正計劃在大灣區擴展業務。 專業諮詢 實地考察 負責協助青年創業的保良局青少年事務部督導主任廖爾德說,青年隻身到其他地方創業,必然有很多憂慮,包括人脈、創業成本、當地法規等。 「我們要做的,便是協助他們闖過一個又一個關卡。」 除提供最高60萬元的資本資金,保良局也提供一系列孵化服務,包括一對一專業諮詢,又會在本地青年進入大灣區市場前舉行不同營商講座,並帶領他們到東莞、廣州、深圳等不同地方交流,讓他們認識大灣區初創基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地方發展。 研發開發 互補不足 曾參加這些交流的另一名香港青年馮耀東,實地視察後選擇在廣州設立內地辦公室。 馮耀東的公司同樣獲得資助,主力研發延展實境科技服務,着重把人工智能、擴增實境等技術結合不同方案,製成互動體驗。 除為政府和公營機構研發精神健康、禁毒等社區教育內容,該公司也有推出運動電競等商業項目。 現時,公司在廣州和香港均設有辦公室,香港主力遊戲研發,廣州則負責雲端和網頁開發,兩地辦公室互補不足。 多元計劃 相輔相成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為一個三年期的計劃,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表示,首輪計劃推出後大受歡迎,當局夥拍16間非政府機構資助共217支團隊,其中約70支團隊已成功落戶內地城市不同雙創基地,政府遂已推出第二輪計劃。 梁宏正說,香港青年的創業點子極為多元化,有與科技、零售相關,也有與社創相關,希望在新一輪計劃優化不同安排,吸引更多青年團隊參與,透過政府資助和非政府機構的服務,讓青年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找到發展空間。 除了上述計劃,民青局在支援青年創業方面尚有三個不同計劃,包括讓青年參觀了解雙創基地運作和政策的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與科技園、數碼港合作,讓青年到初創公司實習的青年初創實習計劃;以及由粵港兩地機構組成,舉辦多元活動的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 梁宏正指出,四個計劃相輔相成,對青年創業有莫大幫助。